乘联会微信号8日发布《2020年1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虽然目前有供给端缺货的信息,但多年来内存或芯片缺货是常有的,从电脑行业经验看不会对产销有太大影响。

  乘联会介绍,从零售看,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8.1万辆,同比去年11月增长8.0%,实现了连续5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最高增速。今年1-11月的零售累计增速为-8.3%,较1-10月累计增速-10.2%提升2个百分点,体现行业的稳步回暖态势。

  乘联会认为,今年全国乘用车市场7-11月增速保持强势态势。这首先是宏观经济和出口市场超预期的回暖,其次是新能源车零售的翻倍回暖态势明显,推动车市走强。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车零售16.9万辆,同比增量9.7万辆,同比增速136.5%,乘用车零售市场渗透率8.0%,成为乘用车零售增长核心动力。

  乘联会指出,2020年1-11月的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700.2万辆,零售同比累计下降8.3%,今年累计销量同比净减154.0万辆,约占去年零售总量8.3个百分点。今年零售下降主要是受到春节偏早和疫情因素对上半年影响225.0万辆,7-11月零售同比增加65.0万辆,如果12月保持11月的15.0万辆净增量,全年预计零售损失140.0万辆,下降7.0%。

  乘联会介绍,从批发看,11月厂家批发销量226.3万辆,同比去年11月增长11.3%,环比10月增长9.2%。1-11月累计批发销量1745.1万辆,同比下降7.8%,减少147.5万辆。今年的自主品牌传统车低迷导致年末走势不强。

  新能源方面,乘联会指出,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10月增长24.8%。其中插电混动销量3.0万辆,同比增长160.0%。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122.3%。

  乘联会指出,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头部企业表现优秀,前三强企业突破2.0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36070辆、比亚迪26015辆、特斯拉中国21604辆,前三强共占新能源车总量46.5%。新能源车型零售量取得新突破,五菱宏光MINI零售33094辆,MODEL3零售21604辆,规模优势逐步体现。传统自主车企新能源持续走强,长城汽车、广汽埃安等也高增长,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依旧保持强势增长。

  展望12月,乘联会分析称,12月有23个工作日,较19年12月多一天,因此车市产销增长动力相对较大。虽然目前有供给端缺货的信息,但多年来内存或芯片缺货是常有的,从电脑行业经验看不会对产销有太大影响,但有助于在年前价格折扣继续回调。

  乘联会指出,12月份我国进入乘用车市的冬季旺销期,历年年末增量核心推动力是中低价位的自主品牌的旺销。近两年低端市场严重萎缩,自主品牌分化严重,部分自主品牌渠道艰难,年末翘尾效应严重受阻,自主品牌市场集中度继续走高。

  乘联会指出,据统计,当前有8省、35个地级市的地方性促消费政策在年底前陆续到期,对年末的汽车消费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由于明年春节相对较晚,节前热销期延后,因此12月的零售不会太火爆。

  乘联会指出,新能源产品方面,伴随着北京增加放号两万张和上海的恐慌抢购新能源势头较猛,加之企业对新能源产销数量仍有很强的追求,预计年末最后一个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将环比持续高增长。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未来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有望持续走高,或将形成对二、三线城市的示范效应。从各大城市直营中心开始出清特斯拉试驾车的情况看,不论是Model 3和X的改款,还是Model Y的批量交付,都将为新能源高端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乘联会提到,2020年中国车市呈现“V型”反转态势,2021年的车市将承接2020年的持续回暖趋势,增长势头较强。考虑到2021年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大,因此大家对2021年走势普遍持乐观偏谨慎的态度。乘联会厂商预测团队11月初的预测判断是2021年狭义乘用车批发增速9%,零售增速7%,汽车增速4%。

  乘联会进一步解释,2021年市场乐观有利的因素较多。首先是低基数的贡献巨大,其次是春节较晚带来超强需求释放,第三是海外市场的需求逐步恢复,第四是新能源的增长贡献巨大。

  不过,2021年增长仍有压力,首先是疫情期间各地车市促消费政策退出,其次是入门级消费能力持续走弱,第三是增换购需求放缓,疫情下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强力,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增换购需求快速爆发,2021年的增长动力可能下降。

  至于新能源乘用车,乘联会认为,降成本仍是近期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缩小差距的关键,因为现阶段智能化在新能源车和传统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传统燃油车的很多智能化配置也是被闲置浪费的,用户使用频次提升的潜力巨大。而从11月底广州车展吉利发布传统燃油车的OTA升级来看,传统燃油车也在借鉴新能源车用户的使用数据累积,从软件层面带给用户新鲜感和实用性。


(责编:鄂智超、连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