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6月14日电 (马佳欣)“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考验和机遇。作为产业链涉及上下游多个行业的支柱产业,汽车业如何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与升级?新能源汽车有何发展痛点和解决之道?2021重庆国际车展在此间举行,小鹏、理想、零跑等造车新势力齐聚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共商新格局下的汽车行业发展之路。
吴宝军:新能源汽车面临三大痛点
“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元年,几乎所有客户在对比买车的时候都会考虑电动车,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技术加速融合、不断发展。”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宝军认为,新能源引领的技术变革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还面临几大痛点。
第一是电池及充电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商业化的速度和技术发展的速度尚未全部符合新能源汽车的效率需求。
第二是成本的难以把控。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成本只占传统汽车成本的25%,而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成本占到了成本的50%,而且“三电”的主要原材料是锂、铜等疫情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铜和锂都在其中,更加雪上加霜。
第三是销量规模与传统汽车相比相去甚远。国内新势力造车、单一整车厂还没有出现新能源车型年销量超过20万辆的企业。而对传统汽车来讲,20万辆才刚刚跨过生死门槛,60万辆是规模化竞争的门槛,100万辆才能初定谁是英雄。
如何解决以上痛点?“快是应对行业变革的法门。技术要快迭代、快融合,销量要快增长,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行业浪潮下获得机会。”吴宝军说。
杨大勇:“碳中和”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认为,由于汽车产业链比较长,汽车行业的“碳中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把整个循环经济囊括其中。以一辆燃油型SUV为例,根据碳测算,汽车零部件制造占比为14%,整车制造环节为1%,燃料生产环节为9%,整个生命周期燃料使用的碳排放达到76%,占大头。“碳中和”考验着企业的战略智慧。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所有中国品牌和产业链伙伴要一起团结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及时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共同创造更加低碳的汽车生态。”杨大勇说。
杨大勇介绍,长安汽车正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转型,在“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指导下,长安汽车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转型;坚持技术创新、加速核心技术突破;贯彻低碳的设计理念,提供更加环保的出行体验;建立轻捷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低碳制造的发展。
何小鹏:智能化将对“碳中和”起到关键作用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碳中和”目标对传统燃油动力甚至混合动力都会带来冲击,但纯电、氢能源会被推着往前走。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碳中和”为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出口到全球的汽车,绝大部分是大排量。在此基础上,何小鹏建议车企应重视两大方向:其一是如何形成全产业链条的“碳中和”,其二是如何保护好数据隐私。
智能化和“碳中和”是否存在关系?何小鹏认为,充电体系中如何使能量被更加充分地利用,如何帮助用户更有效、更轻松地保护环境,这其中就牵扯到智能化的关键作用。
“最早的无人驾驶可能来自于夜晚开车,在大家睡觉的时候,车辆应该自动驾驶开出来去自动充电,提升效率并降低碳排放,智能补能就是碳中和的一个有效尝试”。何小鹏称,这便是智能化对“碳中和”的变革。
沈亚楠:为用户打造愿意买的低碳车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认为,对车企来说,想要实现“碳中和”,更需要关注如何打造一辆消费者愿意买的低碳车,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会仅仅因为低碳就去选择一辆新能源汽车。
沈亚楠分析,目前来店的潜在客户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理想ONE卖得好也是因为产品定位主要面向家庭用户。
“无论选择纯电路线还是增程路线,只要能够将传统燃油动力转化为适合消费者的新能源动力,就是对节能减排最大的帮助。”沈亚楠称。
【编辑:张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