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中国车市交出了一份令人过目难忘的“成绩单”。2020年11月,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势头,产销量均创年内新高。 无论是在全球汽车产业饱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还是在扩大内需战略以及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落地中,中国车市的复苏进程都被视为“晴雨表”。  

  2020年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37.2万辆和2247.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和2.9%,降幅较1-10月分别继续收窄1.6和1.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尽管开始“收复失地”,但总体而言,其占有率仍比上年1-11月下降了1.3个百分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各国汽车业内,从被视为“德系豪华品牌三驾马车”的BBA,到日本的“两田一产”,无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自主品牌真正扛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该国的汽车制造业、汽车市场才算真正的“站了起来”。

  “自主品牌的市场走势,直接关乎中国汽车业能否转危为机,能否实现转型升级。”就在前不久,一位行业专家向记者表达了上述判断。

  记者注意到,在各大中国自主品牌奋力克服困难、收复市场失地的过程中,“改革”与“创新”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近年来,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擦亮了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而自主品牌汽车本应该成为其中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在一汽奔腾副总经理兼开发院院长金叙龙看来,虽然同样是为了做大、做强中国制造,汽车业的着眼点却与装备制造业有着明显区别。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何才能实现“逆势”?解答好这个问题,我们不仅有望迎来更多、更优秀的中国品牌,也有希望为新时代的中国制造带来更多启示。

  把脉市场新潮流,撕去刻板老印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称,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今年,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如果说,汽车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那么自主品牌则是中国车市的“风向标”。无论是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衡量标准,还是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视角,中国汽车无疑都是中国制造这张大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供给侧来说,纵观古今中外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条铁律:美英德法日,凡是那些诞生了伟大汽车品牌的国家,无不是举世公认的“制造强国”。

  作为支柱型龙头产品,每一辆乘用车的零件都数以万计,其制造环节涉及冶金、橡胶、电子、纺织以及IT等多个行业,此外还衍生出汽车销售、金融服务、保险和售后维修等多个市场。以至于在各国汽车业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造卡车是小学生,造客车是中学生,造轿车才是大学生”。

  从需求端来看,从改革开放之初捷达、桑塔纳与富康这“老三样”开辟汽车私人消费时代,开启了中国乘用车市场长达十几年井喷式发展;到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汽车消费释放出更加惊人的能量;再到中国连续10多年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汽车产销国,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于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每一次中国汽车市场的腾飞,无不折射出中国经济、中国市场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巨大能量。

  “我今年30岁出头,购买这辆车主要是看中了它的设计和智能黑科技。要知道,花同样的价格买一款合资车享受不到这个配置。”家住山东潍坊的于先生刚刚订了一辆奔腾B70旗舰款,他告诉记者,除了高性价比外,他更看重的是自主品牌在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上的进步。

  “这两年,自主品牌汽车的进步有目共睹。”于先生买车前和好几个朋友聊过,“大家都觉得,现在开自主品牌的车也能很有面子。尤其是这款溜背式设计的奔腾B70,开着也很有个性。”

  在此之前,人们印象中的自主品牌新车多为“跟随者”甚至“模仿者”,似乎很少成为市场潮流的“领跑者”。但随着近年来不少搭载了“黑科技”和新潮设计的新车推出,这种对自主品牌的“刻板印象”正在被逐步瓦解。

  “由于汽车市场整体遇冷、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豪华车品牌、合资品牌下探等因素的影响,自主品牌汽车眼下确实遭遇了较大的挑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各项指标“回正”,汽车市场的需求也将会回弹。同时,在新能源化、智能化等行业变革浪潮中,自主品牌也可以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离中国消费者更近”的优势,抢占市场。